2006年4月20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服务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一药多名”为哪般
本报记者 汪嘉林 实习生 芮雪姣

  “一药多名”,顾名思义就是同一种药有好几个不同的名字。近年来,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在包装和宣传中,弱化用来说明药品主要成分的通用名称,而过度强化药品的商品名称,造成“一药多名”的现象。比如,抗生素头孢菌素第三代产品的通用名是头孢噻肟钠,而商品名却有凯帝龙、凯福隆、普泰、安敌等许多名称。
    “一药多名”在一定程度上了导致对消费者的用药误导和一些药品价格的虚高。为此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3月15日颁布了新修订的《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》(2006年6月1日起实施),发出《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名称管理的通知》,对药品通用名、商品名及商标的使用作出严格限定。    

    换个名字身价看涨
    近日,记者走访了杭州市的多家药店。记者在文一路一家药店看到,同样是阿奇霉素,光杭州出产的就有杭州国光生产的苏爽、杭州奥亚生产的奥立平、杭州爱大生产的洛齐等等,另外还有海南海灵医药生产的齐隆迈、河南辅仁生产的做舒严特、西安利君生产的派奇、济南利民生产的谊奇康……
    在这些品名繁多的阿奇霉素中,价格也是各异。记者注意到,最便宜的阿奇霉素只要15.6元,而最贵的要48.5元。“价格上有差异,是不是质量上也有差异呢?”对于这一问题,药店营业员告诉记者:“其实都差不多,只不过是名头不一样而已。”
    记者在采访中碰到了一位正在买药的王女士,她抱怨说:“以前的伤风胶囊只要5毛钱一盒。现在改成了什么咳特灵,居然一下子就涨到了3元多一盒。”
    对于“一药多名”现象,“天天好大药房”杭州莫干山店的药剂师汪群林表示,目前相当多的西药,都是一品多名。比如一些治疗感冒的药,它们的化学名都是复方氨酚烷胶囊,但却是各地不同药厂的产品,商品名也各不相同。“这些药可能在药力释放上有区别,但药效是差不多的。”
    
    药名与成分无关
    对于“一药多名”现象,医务人员也是颇有微辞。杭州市中医院副主任医生俞永泉告诉记者,那些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西药在市场上流通一段时间后,不少都要换名、换包装、改剂量或剂型,但其核心成分并没有任何改变。就算有10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,如果是休假或者外出参加交流活动,只要他有十天半个月不在岗位上,回来之后马上就会遇到不认识的药名,而且这些药名几乎都与该药的核心成分无关。
    “一药多名”让医务人员伤脑筋还是小事,它还给病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损害。“本来是几毛、几元一盒的常用药,换了个新名字后就变成了几十元。”
    据杭州市中医院的一些护士介绍,“一药多名”现象多存在于治疗感冒、胃病、糖尿病、心脏病、高血压等常见病、多发病、慢性病的药品中,抗生素类药品中最严重。

    专项检查即将开始
    杭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人士介绍说,近年来,一些药品生产企业规避甚至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,滥用未经注册的商标充作药品名称,过度强化药品商品名,弱化药品通用名;并通过虚假广告宣传,混淆视听,造成“一药多名”现象日益严重,给药品监管带来困难,给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埋下隐患。
   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决定展开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检查,清理“一药多名”现象,规范药品的包装和宣传。目前,杭州市药监部门正在积极准备此次专项检查工作。